WEDCV155VD5RRV515DV |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477組,包含單字近1000個,其中包括「形近易混」與「義近易混」,詳細分析每組「易混詞」的異與同,搭配實用的例句與測驗,教你用對的字,寫對的句子!
內容豐富新穎、解釋準確明晰、例句典型道地、插圖生動活潑、檢索方便快捷。
詳細資料
- ISBN:957114420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96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語文:中英對照
- 本書分類:> >
...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尤繼英,今年85歲了,1947年我隨家人從河南周口一路向南,一天傍晚在安徽蒙城縣城,父親收了一戶老奶奶一張票子,3個饅頭,把我給了人家。解放後我上了夜校,通過奮鬥我當了工人,45歲那年為照顧兒子接班我提前退休了。左圖是我和丈夫結婚合影,右圖是20年前,我小兒子結婚和媳婦在一起的照片,一路走來我能有一個家,有一份工作,孩子結婚真的不容易。(尤繼英講述,圖說江淮整理並拍攝,老照片由尤繼英提供) ... 今年我85歲了,回望我這一輩子,大致有3個階段,一是參加工作以前,我給一戶姚姓人家帶孩子,做飯;第二個階段是我加入了共青團,當了社區工作人員,然後招工進廠當工人,當車間主任;第三個階段是我45歲提前退休後,在家這40年,照顧我的大兒子還有老伴,這40年我們一家人過得很安靜,我每天上午都會去附近農貿市場買菜,然後中午做飯,下午和老伴還有大兒子看電視,傍晚出去散步,現在頭髮也白了,這一輩子過得真快。 ...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一個農村,解放前的時候,家裡面比較窮,父母親過了年就帶著我,弟弟出發了逃荒了。哥哥稍微大一點,已經有力氣幹活了就在老家,我記得我們一家幾口人走到安徽省蒙城縣城的時候,實在是餓的不行。過了兩天,那天傍晚父親回來,我就聽到母親在哭,原來,父親把年幼的弟弟給了人家,換了一點口糧,我只聽到母親說,你把孩子給人了,你讓我怎麼活啊。而挨餓的我還不知道,第二天晚上我也被送走了。 ... 第二天,父親帶我出去,在一位老奶奶家門前,父親給我說,等過幾個月收麥子的時候,就回來接我,讓我安心在老奶奶家住一段時間,我見老奶奶給了他一張票子,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然後給了我父親3個饅頭,父親把其中的一個饅頭給我吃了,他拿了兩個就走了,我當時就喊他,我也要和他一起走,為什麼把我留下來,他告訴我會來接我的。可是,從此之後,我再也等不到他了,又過了一天,這位老奶奶把我從蒙城帶到懷遠龍崗一戶人家了。 ... 這戶人家姓姚,第二年,他們來到蚌埠市區二馬路擺地攤,家裡有好幾個孩子,而我就在他家裡每天幫他們帶孩子,做飯,一天做3頓飯,那時候我個子矮,人也小,夠不到灶臺鍋邊,我就站在小凳子上做飯,剛開始不會做飯,我的鄰居也是河南人,她是解放前落在這邊的童養媳,她就教我怎麼做飯,那時候也簡單,炒菜,燒稀飯之類。過了兩年,新中國成立了,人民當家做主了,這時候我白天幫他們家帶孩子,晚上我去夜校上學學知識,要求進步。 ... 後來,我才知道,那位老奶奶其實是一位人販子,我再也見不到我的父親母親了,相隔多年以後,當我的大哥找到我的時候,他告訴我父親在回家的路上,一頭栽在路邊餓死了。我聽後一陣大哭。1957年的時候,我住的姚姓人家附近成立了居委會,叫做「德安里居委會」,也就是現在的火車站附近。那時候我白天做家務,晚上7:30到9:30在夜校上課,沒事還幫著居委會幹活,他們看我比較積極,新成立居委會後,就讓我(左)當居委會主任。 ... 當主任,我哪敢啊,我不願意,我害羞,但是經過居委會的培養,他們覺得我行,還讓我上臺給社區群眾講話,我當時一下子就懵了,心口砰砰的跳的很厲害,臺下的社區老奶奶老爺爺老大媽都鼓掌,我現在也不記得我說啥了,就這樣,我走馬上任當了當時德安里居委會的主任,其實社區就我一個人,相當於現在咱們社區的網格員一樣,啥都干,早上6點忙到夜裡12點,1959年,蚌埠新鑫造燈廠招工,我(後排左二)就報名去了,離開了居委會。 ... 這一年,在上海的培訓學習,真的是開闊了我的視野,我也由衷的感謝新中國,給了我這樣的工作機會。我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我的夜校學習,那個時候國家辦掃盲班,我白天要給人家帶孩子做飯,我就晚上去夜校學習,我知道解放前父母親的不容易,我那時候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有文化,有知識,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我想我若不是夜校的那幾年學習,我也不可能在居委會工作,更不可能被招工進了工廠,還去了上海參加新員工培訓。 ... 而我的奮鬥,我的生活,也都是從有了知識文化開始起步。這個廠之前叫中北批發站歪歪廠,「歪歪」是蚌埠當地的土話,因為蚌埠在淮河岸邊,生產「河蚌」,所以,在當地這個「河蚌」也叫作「歪歪」,而當時這個廠,也就是生產農村人所說的「口子油」,就是後來的那種雪花膏之類,因為當時國家要發展新型產業,所以,這個廠就開始轉型發展,由日用品工廠向造燈廠轉變,後來升級為蚌埠半導體廠。這是我上班後,在蚌埠懷遠白乳泉的照片。 ... 從上海學習回來後,這個廠就開始轉向半導體研究和生產,後來成了全市的明星產業。1970年這家廠從蚌埠市老鳳一小搬遷到了二鋼那邊,1971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上班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的,而且還有檢驗科,還招收有大學生,上班要戴口罩,要用酒精消毒,我當時就是在實驗室做檢驗工作的,搬到新廠以後,我幾乎每年都有先進獎勵,可惜,我的很多榮譽證書都沒有了,現在家裡只保留了當年的兩張,一張是這個,廠里發的。 ... 還有一張,是安徽省總工會發的,這兩張都很大。我在1971年11月份,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一直積極,主動的要求進步,從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成為當時廠里的車間主任,家裡的兩個孩子,基本上顧不過來照看,那時候廠領導召開廠幹部會議,就會讓廠里兩個從部隊轉業的同事去我家幫我帶孩子,而我留下來開會,我的丈夫在淮河裡跑輪船,他是沒時間顧家的,我接下來會講到他,就這樣,我在這個廠,兢兢業業的埋頭苦幹起來。 ... 我入黨後,有人說我成分不好,是地主出身,怎麼能入黨,那時候我在姚家帶孩子,我叫「姚繼英」,其實,早在我50年代入團的時候,我就想團組織認真的報告了我的家庭,我是被那位老奶奶帶到姚家去的,而且,這麼多年我也都是在姚家帶孩子做飯,後來我要去參加工作,他們也就沒有攔我,而此刻,又有人拿這說事,我們廠領導了解到我的情況後,就說,你本來是姓尤,你改名字吧,叫「尤繼英」,你是貧困人家的孩子,能有今天不容易。 ... 我從姚家走後,這位嬸嬸到姚家繼續帶孩子,接替我的活,她是姚家女主人的娘家嫂子,為人憨厚樸實,後來,姚家人的孩子都長大了,我就請這位嬸嬸幫我帶兩個兒子,她和叔叔(她的丈夫)也就願意了,她們夫婦倆一輩子沒有孩子,而我給姚家帶了那麼久的孩子,我很長時間也都把比我小的她們當成我的弟弟妹妹,她們也給我姓「姚」,可是後來那些弟弟妹妹並沒有和我走的很近,同在一個城市,很多年都沒有來往過了。 ... 話又說回來了,在我(左)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我的親生大哥找到我了,還有一件事就是我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陪伴我一生的男人,我們結婚了。那時候我在上海培訓,收到一封來信,是姚家轉寄我大哥的信。這一切都源於我鄰居,那位童養媳大姐,她老家也是周口安康的,回家幫我問了情況,後來找到了我大哥,大哥就寫了信給我,我在上海,信里描述的時間事件家庭基本一樣,我們相認了,那時候大哥在鄭州一家廠實習。 ... 大哥讓我回河南老家看看,他當時已經結婚生子,我當時沒有立即回去,等我結婚後我才在丈夫的陪同下,回了河南老家,得知父親在那年回家的路上就倒在了路邊。我又是一陣心痛。我的丈夫叫潘殿華,和我同歲,他當時在蚌埠淮河岸邊的一碼頭淮河船運管理局工作,也是因為當時招工,他祖籍泗縣,後來在五河縣,一家人都在淮河上跑船,是個苦命的孩子。我們結婚的時候,連一張結婚床都沒有,就在我宿舍,成了我們的婚房,1962年元月結婚。 ... 丈夫年輕的時候,個頭高,身體好,結婚那一天,我們沒有辦婚宴,什麼都沒有,就買了兩身衣服,就算是結婚了。廠領導說,批準你宿舍給你做婚房。當時我只有一張單人床,我們加了一張門板,這樣就成了一張雙人床了。我們去領結婚證的時候,丈夫也沒有給他爸媽說,就這樣,我們結婚了。他當時在船運局賣船票,後來開客船,結婚後跑貨船,蚌埠到上海,去一趟7天7夜,途經五河、大柳巷、洪澤湖過船閘,然後進入江蘇高郵,蘇州等。 ... 丈夫(前)說,世間最苦的就三件事「打鐵、用船、磨豆腐」,這是解放前,淮河裡跑船的老船工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淮河風浪大,在裡面跑船不容易。丈夫和我結婚後,就看中我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而且作風正派,是一個過日子的人,所以,我們倆結婚後,家裡基本上不用他問事,他經常半個月一個月跑船回來了,回家換洗兩件衣服,又一次去到船上走了。而他在淮河裡開船的日日夜夜,都讓我很擔心,經常睡不著覺,他這人做事認真。 ... 認識丈夫(右一,這是1962年拍攝的照片)以前,是源於我姚家鄰居,就是那位童養媳大姐,說來我也算是和她有緣,因為她,小的時候我學會了做飯,洗衣服,照顧姚家老小生活,因為她,我後來和我親生大哥相認,讓我知道了我原來姓尤,而且,我老家的大哥還在,因為她,讓我認識了我的丈夫,那時候她也在淮河上工作,她賣票,就給潘殿華說,「小潘子,我看你人不錯,我給你介紹一個對象你看可好」,就這樣,我們倆走到了一起。 ... 丈夫(左)在淮河裡跑船,是一艘60多噸重,20米長,210匹馬力的貨船,從蚌埠到上海,裝運的貨物有糧食、煤炭還有一些百貨,那時候蚌埠還有一個別稱,叫做「下海」,對於這個火車上拉來的城市而言,淮河水運交通線,是溝通這個幾百公里以外的城市的第二條重要運輸線。丈夫從船員開始,後來升任大副,除了船長,就是他管事,但是,他有一位船長姓汪,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膽子大,在淮河裡,被稱為「事故船長」,丈夫因此險些送命。 ... 有一年冬天的時候,丈夫(右)駕駛貨船行駛至南京長江大橋,等待通過,早上八點半,得到放行的通知後,貨船走邊孔,正孔下來一條大客船,上海開往武漢的,有五六層,丈夫提示船長,等待客船通過後再走,船長說,「小潘子,我發現你怎麼膽子這麼小,走你的,你怕啥」,接下來,機艙就開始燒煤,投炭,開足馬力往前開,結果對方客船拉緊急鳴笛,兩船相遇擦邊而過間隔不到1米,差點兩船都翻了,事後船就被扣下來罰錢,接受處罰。 ... 除了這樣的驚心動魄的時刻,還有冬天的時候,船的輪葉和河草或者什麼垃圾或者擋住了,這時候怎麼辦?丈夫就會二話不說,脫掉棉襖就跳下去,那個刺骨寒冷的淮河水,也幸好當時丈夫年輕,身體好,換做別人都不行,入河後找到船底輪葉,清理故障以後,丈夫在爬上船,然後一下子鑽進船上鍋爐大房內,同事給他端一碗薑湯茶,捂一捂,過會兒就過去了,每年,這樣的事情都有好幾次,我每一次聽到,晚上都嚇得睡不著覺,非常的擔心他。 ... 婚後沒幾年,我們的兩個兒子相繼出生了。丈夫整日裡在淮河上忙碌,而我,也都是在半導體廠,整日奮戰,因為我們廠是新型廠,很多東西也都在探索學習階段,我自己還要加強學習,學業務、學管理,那時候我們半導體廠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收音機零配件,在那個時候,能有一部收音機,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所以,我們的產品不愁銷路,這個廠,一躍成為蚌埠市最好的廠之一,很多外地過來的拉貨的車,早早的都在廠門口外排隊等候。 ... 風平浪靜的淮河,是一條滋養千里沃土,滋潤萬畝良田的大河。當我在工廠忙碌的時候,丈夫可能在駕駛貨船,行駛在沿淮異鄉,也有可能就像這樣(中間是他),和同事站在船欄桿外,望著漸行漸遠的家鄉蚌埠,把妻兒裝在心底,把丈夫的責任和美好生活的期許,填在碧波蕩漾的河水裡,由西向東,流入洪澤湖,流入黃浦江,流入大海。當時,丈夫所在的淮河船運管理局,擁有客船將近70條,貨船80條,職工1500人,連企業人員將近2000人。 ... 而每年汛期的時候,也都是我最擔心的時候,淮河總是要發大水的。有4年時間,丈夫被借調到淮委去開檢測船,就是汛期來臨的時候,去測量淮河水位,泥沙含量等。因為他技術好,而且,能夠靈活機動,從小在水上長大的他,開過內燃機船、外燃機船還有煤氣船,是1956年的時候,招工考到這裡開船的。他說自己就會苦幹,本來是可以調入淮委工作的,因為他性子耿直,原單位的人事科長不同意給他蓋章,他就沒去成,4年後又回來繼續開船。 ... 丈夫除了工作認真負責之外,也是一位特別疼愛孩子的父親,我的兩個兒子,老大今年50多歲了,一直沒結婚,因為智力有點障礙,可他小的時候,是那樣的聰慧可愛,這也成了我和丈夫一生的痛,現在,我們每天都陪伴著老大,在一起生活。小兒子從小也是聰明可愛,有一次,讀中學的他去我單位找我,因為在房頂上玩,被一餵成了家的年輕人揍了一頓,丈夫知道後,就去找他理論,後來去了他單位找人說理,可見,丈夫時多麼疼愛兒子。 ... 左面是我的大兒子,右邊是我的小兒子。小兒子高中還沒畢業,那時候社會風氣沒有現在這麼好,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出去打架,小兒子是那種你不欺負我還行,你要欺負我,我就不能服輸的人,所以,我和丈夫都非常擔心他,因為,經常有社會小青年,會找學校上學的學生,讓他們買東西,給零花錢什麼的,而那時候,小兒子最崇尚的就是當兵,做一個軍人,過了幾個月,徵兵季到了,我和丈夫協商後,替兒子報名了,他也很樂意,就這樣他當兵了。 ... 在部隊里,小兒子很上進,有了部隊這所大熔爐,大學校,我和丈夫都非常的放心,我們也有時間和精力,安心在家照顧老大了。我們只希望他們平平安安的,因為我知道,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就沒了家,沒了爸媽,那時候為了活命,不得不骨肉分離,現在這麼好的新社會,新時代,我這一切得來的都不容易,是我自己奮鬥的,也是新社會,新時代給我的,我的個人奮鬥離不開這個偉大的國家的前進,我要我的兒子,在他年輕的時候為國家做點貢獻。 ... 小兒子退伍後,找了一個懂事的媳婦,結婚了,我和他爸爸都很高興,那年應該是到了千禧年。在這之前,我和他爸爸已經提前退休好多年了,我45歲那年,廠里有個政策,就是孩子可以接班,我的大兒子剛剛初中畢業,而我還可以被提拔使用,但是為了我的大兒子,我讓他接班了,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三四月份大兒子接班,6月1號這個政策就不執行了,女同志就要50歲或者55歲退休,沒過多久,這個半導體廠就沒有了,時代發展的可真快啊。 ... 小兒子(右)和媳婦(左一)後來去了合肥生活,現在在合肥工作。這些年,我和老伴基本上都是安靜的在家裡照顧老大,老大當年接替我的工作,在廠里上班的時候,他做事情和他爸爸比較像,非常的認真,但是,廠里其他的同事覺得他小,會欺負他。我自己這一輩子,受了很多苦,和丈夫在一起,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奮鬥,就是想為了讓孩子能過上好日子,不至於被人家欺負,我有時候很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就想著要欺負老實人呢。 ... 後來,我們家添了新成員,我們有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孫女。這是我們當時一家的全家福,我和老伴坐在中間,懷裡抱著的就是小孫女,後排依次是大兒子,小兒子和小兒媳婦。小兒子比較能幹,我和他爸爸也比較放心,我們老兩口照鏡子的時候,感覺這時間把我們攆老了,那時候拍的是黑白照片,人年輕,現在,拍的是彩色照片,但是,人老了,孩子大了,這也許就是歲月吧,經常看電視,聽歌曲,感嘆時光流逝,我們普通人有時候也會傷感。 ... 孫女一天天長大了,我和她爺爺經常帶她出去玩,蚌埠的珠園,有很多人傍晚早晨都會來散步,有時候在這裡,也會遇到一些當年的老鄰居,老同事,隨著這個城市的發展,我們搬了好幾次家,身後的樓房是越來越高了,馬路是越來越寬了,因為工廠倒閉的比較早,我們這些當年的老職工,現在都是社保給我們發養老金了,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退休的,現在一個月2000多元錢,丈夫開了幾十年的輪船,現在一個月3000元左右,這錢夠我們養老的。 ... 這是2014年,我(前排左3)和以前我們半導體廠的老職工,老同事在蚌埠張公山公園前的合影,我們每年都會定期出來聚一次,雖然平日裡我們都在一個城市裡,但是,很少有機會見面,我們可都是20歲左右就走在一起開始工作了,經歷了歲月的輾軋打磨,如今,廠子都快倒閉三四十年了,幸運的是,我們這些老人都還在,現在再看這張照片,有幾個已經不在了,每年,都有老同事離開,離開的,可能再也看不到老照片上的人和事了。 ... 孫女現在讀大學了,前幾年,她帶著我和她一起拍了一張大頭貼,這孩子是我和她爺爺我們一家人一起看著長大的,我們家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對她還是很疼愛的。想一想解放前,我被蒙城那位老奶奶,帶到懷遠的時候,我啥都沒有,唯一的就是一個饅頭,她把我轉手後,我很小就開始給人家洗衣做飯,而不甘忍受命運的我,要去讀夜校,我沒有錢,現在也沒有,但是,我有學習的能力,我有不服輸的勁頭,夜校的學習知識,就是我的第一桶金。 ... 現在,老伴也85歲了,我們這樣粗茶淡飯的生活,在一起很幸福也很健康,老伴家姊妹5人,他在家排行老四,現在,他還有一個大姐在江蘇,已經95歲了,二姐也在蚌埠,比我們大兩歲,87歲了,大哥在70歲那年就去世了,那年,他和我結婚後,陪我回了一趟河南老家,我大哥在老家照顧母親,大哥家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現在,我的母親也走了很多年了,那次我見到我母親後,傷心的幾度暈厥,最難受的就是我的父親,我一點不怪他。 ... 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伴還保留著58年前,我們倆的結婚證,真的是讓我很吃驚。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以為早丟了,沒想到他一直收著呢。我們倆結婚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就是彼此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未來什麼都會有的,因為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們的感情一直很好,老伴提前病退後,也有一些企業曾經高薪聘請他,再次出航去開船,因為在那裡跑船的人都知道他,但是他放棄了,當時就拿著微薄的退休工資,我們滿足了。 ... 這就是我的故事,裡面也有我的丈夫,倒在路邊的父親,還有一路長大的我的孩子,是我的奮鬥也是我的國家的奮鬥,我們一起走進了新中國,新時代,我年齡大了,說的很多話很囉嗦,謝謝你們看我的故事,希望你們都能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motion/a6yrme6.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34122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仁愛鄉下背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國姓鄉常常心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魚池鄉躁鬱恐慌治療中醫田尾壓力大看什麼科
員林淺眠或多夢治療中醫 仁愛鄉失眠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集集發燙感看什麼科 秀水肩膀緊繃酸痛看什麼科 員林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竹塘心臟無力感中醫推薦 大村缺乏食慾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效果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和美頭痛治療中醫 花壇喉嚨異物感看什麼科 ptt推薦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