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在今天台灣社會中,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或是一般人來說,「族群」是一個耳熟能詳、也似乎對社會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物。 雖然一般人對於「族群」所指涉的意義並沒有共識,也對於自己被歸類到那一個特定族群或甚至台灣到底有沒有族群,有哪些 族群,可能都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每隔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選舉期間,由於不斷的討論與爭議,族群似乎又 會對於一般人的生活、甚至對於人們之間彼此的觀感,產生重大影響。除了選舉之外,在關於國家認同(統獨議題)或是歷史 詮釋問題(歷史教科書)的爭議,人們也經常自覺或者是不自覺將族群做為理解這些事務的一個重要參考架構。

  到底「族群」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現象以及它對於當代台灣社會的影響?這是本書希望能夠回答的問題。 (摘自本書前言)

編輯特色

 ◎日本亞洲政經學會期刊《亞洲研究》專文評介(2004.07)

適用對象

  社會學、族群研究、台灣史

目錄

第一篇 什麼是族群?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什麼是「族群」與「族群認同」?
    第一節 西方社會科學對於族群的定義
    第二節 「族群認同」與「族群想像」的現代性
    第三節 族群認同的功能

    第二篇 當前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 —台灣四大族群

     

  • 第三章 「四大族群」內部的歧異性

     

  • 第四章 台灣「族群想像」的起源:「本省人」/「外省人」族群意識形成過程
    第一節 先前的差異(1945 年以前)
    第二節 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
    第三節 1949 年國民政府遷台
    第四節 1970 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
    第五節 1980 年代以後反對運動的挑戰

     

  • 第五章 原住民與漢人的區分
    第一節 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弱勢地位的歷史形成
    第二節 台灣政治反對運動對政治環境的影響

     

  • 第六章 本省人中的「閩南」、「客家」分類
    第一節 客家人在台灣的歷史經驗
    第二節 戰後「閩客區分」的漸趨淡化
    第三節 客家認同的復甦︰客家文化運動的興起

     

  • 第七章 「外省人」族群分類想像的興起
    第一節 大陸移民進入台灣的社會處境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對於民主運動的回應
    第三節 新黨與外省人族群意識

     

  • 第八章 由對抗性的族群意識到「四大族群」論述

     

  • 第九章 結語
 

  在當代台灣,「族群」無疑是最具爭議性的話題之一。

  在平時,一般人對於什麼是族群、台灣有哪幾個族群、有沒有族群問題,都沒有共識;一到了選舉,新聞媒體上更是充斥著政治人物互相指責別人動員族群的言論或報導。不幸的是,近十年來台灣幾乎每年都有選舉。新興的電子媒體政論性節目,往往在選舉前八、九個月,就開始炒作選舉話題。在媒體報導強調「(衝突)事件」而非「背景」、「人物」而非「議題」、「兩極對立」而非「多元觀點」的習性下,這種族群議題的討論方式不但不能幫助一般人理解這個現象,反而成為強化立場差異、加深對立的機制。

  更重要的,1990 年代以來,台灣社會經歷了國家定位與走向之轉型。在不同族群想像之下,人們對於台灣這塊土地與其人民的過去與未來,顯然有非常不同的記憶與主張。儘管絕大多數人都同意族群和諧與族群相互尊重的價值,但是一旦碰到詮釋台灣的「歷史」、或是任何與台灣「未來」的國家定位與文化走向相關的話題,各種破壞和諧、不能互相尊重的言論就紛紛出籠。調整國家制度、結構、或政策的過程,反而成為展現人們歷史經驗或未來期望差異的機會。

  族群似乎成為一個人人都不想談、但是又欲罷不能的話題。

  我們認為,族群所以引發這麼多爭議,是因為一般人對於族群現象的特性與本質,有著太多誤解。不但認為台灣有族群問題的人有誤解,認為台灣沒有族群問題的人也是。台灣社會中充斥著各種關於族群現象的迷思與價值判斷。

  認為台灣有族群問題的人(通常是自認為「弱勢族群」者),通常將族群視為歷史源遠流長、具有特殊文化、而且界線明確的團體。這種「將族群當做團體」的迷思,使得族群運動者往往賦予自己「族群」的歷史與文化神聖的地位,也不願意輕易妥協。對於族群「過去」的不同見解,因之成為衝突的源頭。

  認為台灣已經沒有族群問題的人,則相信「四十年來,本省人與外省人經過交友、工作與通婚,省籍界線確實已明顯的趨於淡化」1、「在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互動中,族群早已不是問題;只有在選舉的時候,因為政治人物的動員,族群才變成問題」。這種可以稱為「政治人物挑撥論」的迷思使很多人相信,隨著族群之間文化差異的降低,族群問題也應該隨之消失。繼續談論族群差異或不平等的問題,將會挑動族群意識。因此,政治人物為了權力,訴諸動員成本低的族群情操爭取民眾的支持,是極不道德的作法。指責別人從事族群政治動員,成為另一個衝突的源頭。

  以上這些迷思與誤解,使人們忙著對族群現象做價值判斷、或譴責「少數」的政治人物,而少有時間探究:為什麼在一個講求個人成就、身分多元化、且個人社會地位與地理位置極端流動的現代社會中,族群仍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我們認為,「將族群當作團體」的看法,使我們不能充分理解族群做為一種人群分類想像的當代社會意義;而「政治人物挑撥論」的解釋高估了政治人物的煽動能力,也低估了一般民眾的自主性與理性。這些迷思與誤解,使人們在接受族群和諧的價值下,卻經常不自覺的在言語或行動上強化了衝突。

  要改變這種狀況,可能必須由重新理解「族群」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開始。為了要和上述兩種迷思對話,本書提出「族群想像」的概念。

  以「族群想像」的角度去理解族群現象,是相當晚近的發展。19 世紀末工業化初期,大多數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都曾經預測,類似「族群」或「家族」這樣的歸屬性身分,將會被新的成就性身分,如「教育」、「階級」、或「職業」所取代,而逐漸失去其社會重要性。1960 年代以後,由於高度工業化國家中族群意識的復甦蜂起,這樣的預期逐漸受到質疑。過去二、三十年來,國內外的社會學、人類學、與政治學的研究者,對於當代世界各國「族群意識復甦」現象,開始提出新的解釋。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紹這些新的研究成果,並且站在前人的啟發上,提出「族群想像」的分析角度,希望它能提供讀者一個理解「族群」現象的新觀點。

  這本小書是根據作者 2000 年 7 月 11 日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持的「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2 所做的專題演講〈族群關係與族群認同〉為底稿,加上過去作者在大學部講授「族群關係」課程的部分內容、以及一些個人的新想法改寫而成。它的目標讀者是高中、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或是沒有修過社會科學課程的人。由於設定的讀者並非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同仁,本書的寫作格式比較類似介紹基本概念與既有知識的教科書,而不是一本學術性的專門著作。雖然作者從事台灣族群研究已將近十五年,但是一向寫的都是以社會科學同行為讀者的學術論文,很少寫導論性或教科書型的文章,後者需要更廣泛的處理所有相關的課題。限於時間、精力、與研究興趣,個人不可能研究族群所有相關的議題。因此,這本小書內容是站在許多國內外研究者經年累積的研究成果之上,加上個人對於這些研究的一些反省,整理出來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其中,關於台灣族群現象的許多看法,作者受惠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人群分類研究群」的幾位同仁:張茂桂、蕭新煌、蔡淑鈴、傅仰止、吳乃德長年的研究與日常討論的刺激。書中大量引用他們的研究成果或看法。雖然本書儘可能呈現我認為他們都會同意的看法,但是由於提出了一些個人的回應或看法,相信他們一定還是有很多不同意見。與柯志明、謝國雄、蕭阿勤、徐正光、林鶴玲、鄭陸霖、章英華、范雲、黃應貴、黃宣衛的討論,也對於本書的想法有相當的影響。他們當然都不需要為書中表達的看法負責。

  另外,要特別感謝負責籌辦「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的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東升邀請擔任專題演講。這些讓社會科學向下紮根的工作,將有助於扭轉過去台灣在高中以下長期「重自然科學、輕社會科學」的教育政策,以及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早些決定投入社會科學研究行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東升兄在科學營活動結束後,提議出版的構想,並安排整理講稿及接洽出版事宜。沒有他的鼓勵與督促,這本書大概只會停留在當初的演講稿。原本計畫一個月內完成的改寫工作,斷斷續續拖了將近六個月。除了回應科學營演講時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增加補充材料之外,也將還在發展中的「族群想像」概念納入。篇幅也由講稿的兩萬餘字增加到七萬字。本書最初是由國立台灣大學與時報文化公司合作出版,作為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的成果之一。由於該次出版僅分送各高中圖書館收藏,並不對外做商業發行。在東升兄的促成下,決定將原稿格式與章節略作調整,改交由群學出版社再次出版。在改寫與出版期間,陳永宜、王維邦、吳柏璇幫忙整理資料與校對,都是作者衷心感激的。另外,特別感謝許伯鑫攝影師慨然允諾書中使用 1988 年客家「還我母語運動」的記錄照片。
 

詳細資料

  • ISBN:957289901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台灣「族群想像」的起源:「本省人」/「外省人」族群意識形成過程

第一節 先前的差異(1945 年以前)
台灣的「本省人」的類屬,是在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台灣重回中國統治之後才出現的分類。在日本統治下,台灣人稱自己為「本島人」、日本人為「內地人」。台灣光復以後,國民政府給予台灣行省的行政地位,「本省」、「本省人」之稱不脛而走,成為一般人習慣的用語。由大陸其他各省進入台灣的省外人士,也就自然的被稱為「外省人」。

在當時的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存有著幾乎可以說是不同文化系統的差異。儘管台灣人對於回到中國的統治有十分高的期望,也熱切學習北京話、歡迎由大陸來的接收者,但是雙方之間的差異仍然十分明顯。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在 1920 年代開始進入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也接受了日本文化與教育的洗禮,培養出受日本教育成長的新一代。根據日本殖民政府的統計,在殖民統治末期(1940 年),台灣已經有七成左右的民眾能夠通日語。日語成為台灣民眾在原有的地方性語言之外,唯一共通的語言。相對的,由於中國決定以北京話作為「國語」是在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台灣當時已經成為日本領土,島上居民並未經歷此一語言的轉變,因此不熟悉來自中國的外省人所使用的國語。

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之後,台灣民眾不只是受了日本文化的影響,更已經接受了日本文化中一些根本的價值,而不自覺的和傳統中國文化下成長的外省人有差異。特別是在現代性的特質上,包括國家公民、法治及守法等觀念。而日本在台灣的基礎公共建設,以及強制人民接受新的衛生習慣等做法,不論是為了什麼的目的,也徹底的改變了台灣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使台灣成為一個較中國其他各省進步的地方。

至於在外省人方面,由於對日作戰的經驗,多數的外省人對於日本不免抱有敵意。在 1945 年時,台灣及台灣人民在外貌上、文化上都仍然太像日本與日本人。

這些先前歷史經驗所產生的差異,使得光復後剛開始接觸的「本省人」、「外省人」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二者之間的差異之大,根本不需要什麼想像,就足以形成清楚的「我群」、「他群」的區分概念。不過,這些先前的差異,並未直接造成省籍的族群分類意識。因為當時台灣人民對於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仍然充滿期待,認為可以擺脫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被當成二等公民的不平等位置,有機會自己當家作主。台灣人當時的「中國人意識」是溢於言表的。他們自認為在血緣上是中國人的後代,與外省人的差異只在於不熟悉「國語」或「祖國文化」。因此,這種差異的感覺,並沒有任何「不平等認知」的成分。
 

 

 

 

1、在人生的長河中,有千金散盡,也有聚沙成塔。你可以一無所有,但絕不能缺少夢想;你可以一貧如洗,但絕不能缺少追求。為明天,負重前行,即便生活給你一千個理由哭,你也要找一個理由讓自己笑,笑對一路風雨,方能笑看朝霞暮雲~親們,大家早安! ... 2、沒有誰必須要幫助你,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去完成,不努力去哪找一個心甘情願給你依靠的人,時間長了你會知道,你不優秀就會被社會淘汰,別把現實當偶像劇,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現在開始努力吧,在不久的將來你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 3、上天不會只是永遠的去眷顧一個人,去給他多大的幸運,日後必會給他多大的磨難。他能做到的只是把握住幸福的時機,憑藉它努力地衝上最大可能的頂峰。所以,絕不可以錯過任何機會。 4、是時候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熱度,每天的努力和汗水都不會白費,莫負自己,莫負時光,用行動證明逝去之日沒有白費!此刻奮起總好過後悔停留。努力拚一把,不蹉跎,不虛度,把握現在的每一天,做更好的自己! ... 5、經過黑暗,才能懂得光明的意義,經歷風雨,才能終見彩虹!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只有獨自生長的花朵才能笑傲風雨。綻放得更加美麗! ... 6、美好的東西,總不會輕易獲得。成長靠的從來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踏踏實實的努力。別再讓信誓旦旦變成「說說而已」,真正去堅持一件事,時間看的見。加油~ ... 7、為自己選擇的跑道去衝刺,即使很漫長,即使有阻礙,即使會跌倒;但是,堅定的信念會一直陪伴著我歡笑的努力地飛快地奔跑。即使非常非常的辛苦,只要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再大的山再闊的海都可以跨越,努力的奔跑,天空的那一邊就不再遙遠! 8、人生是彩色的,不是黑白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要輕易地放棄,學會追逐的同時,我們也要敢於正視自己,那些強者並非天生就是就是強者,這需要用心開拓和勤勞奮鬥。失敗幾次,在所難免。這當中的經歷才是至關重要的。 ... 9、不要老是在為自己找藉口,我們總會有各種理由去放棄,卻少了份為夢想堅持下去的信念!有些時候把忙當成藉口,說服得了別人卻說服不了自己,所以,合理的安排,讓自己的每一刻變得有意義!早安 ... 10、不要刻意追求,不要左顧右盼。快樂,只是一種自我感覺和內心的滿足,無論你的錢包是充盈的還是乾癟的,也無論你是青絲滿頭還是華容漸逝,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只要我們用心去體味,那麼我們的每天都可以快樂富足!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5Adm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9300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記憶力減退中醫推薦南屯注意力不集中中醫推薦大里打嗝改善中醫診所
神岡胸悶治療中醫 大里躁鬱恐慌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中醫診所霧峰倦怠、疲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西屯血壓不穩定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大雅注意力不集中看什麼科 大里頭暈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Dcard推薦的中醫診所神岡頭痛治療中醫 北屯容易冒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cix2yxnz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